3月21日,由北航经管学院金融专业硕士教育中心主办的应用经济学实践前沿讲堂第三期《当前寿险转型面临的困境与文化根源》在北航新主楼A1148成功举办。应用经济学前沿讲堂由赵尚梅老师主持,本次讲座的嘉宾是原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中国保险学会智库专家傅杰老师。傅杰老师于365上市公司官网获博士学位,是高级经济师、寿险管理师、清华大学金融学院特聘专家、北航金融专硕社会导师,荣获“中国保险卓越成就奖”,在保险行业深耕多年。毕业后先是留在大学里任教,后来进入到保险行业发展,以其深厚的金融专业背景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在寿险业中独树一帜。从中国平安到泰康人寿,再到昆仑健康险、前海人寿、利安人寿,他每一次的转身都伴随着行业的变革与发展。
导语:
在低利率趋势愈加明显,市场环境加速变化的背景下,寿险业曾经正确的经验正在逐渐失效,未来不确定性与难预测性逐渐增加,正经历着深度调整、持续转型的阵痛。头部险企代理人数量从巅峰期的千万级锐减至不足三百万,数字化转型投入超百亿却收效甚微,折射出行业在新时代面临的系统性挑战。表面看是人口红利消退与互联网冲击,深层则暴露出根植三十年的"人海战术"文化顽疾——以短期业绩为导向的狼性文化、依赖人情关系的展业模式、重规模轻价值的经营理念,正成为阻碍行业升级的隐形枷锁。

演讲实录:
本次讲座由傅老师分享寿险转型的各项内容,结合从业经历,介绍寿险转型面临的困境与文化根源。傅杰总首先从文化背景上出发,表示在当前保险业爬坡过坎、转型变革的进程中,有的公司做得很好,有的却遇到了困境和瓶颈。带我们思考这背后的文化根源:以前,寿险业总是习惯性地从制度设计、作业模式、销售模式等角度去思考问题,但现在应该更多地从文化角度去寻找一些答案。本次讲座倡导保险文化建设,分析当前行业痛点,探究其深层次文化根源。
在文化建设方面,傅杰总指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从国家层面上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支撑。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事关国家前途命运、民族发展进程和人民利益福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根本思想保障,而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而在一个企业中,文化建设同样重要。对于保险企业来说,其文化是指保险公司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其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公司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保险企业文化是一种以文化为视角的,崭新的科学管理思想。未来保险企业的发展,在保险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与发展的基础上,将更多地依赖保险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不断创新来实现更持久和强劲的发展。比如在利安人寿,傅杰总需要塑造一个将所有利安伙伴凝聚一心、团结奋斗的文化。在一个营销团队中,团队长也要打造适合团队健康发展的文化。

在做好保险文化建设方面,傅杰总指出,保险文化的核心有两个,一是长期主义,二是工匠精神,就好比是一机两翼,一船两桨。坚持长期主义,就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坚持以长远目标为导向,坚持公司愿景、使命、价值观,追求和实现长期价值,做时间的朋友。工匠精神则是资产负债联动管理,全流程降本增效,全面风险管理,差异化经营,科技赋能业务转型,提升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关于保险文化建设,傅总提出了七点思考:第一,协调好短期计划与长期规划;第二,法制环境与商业文明相结合;第三,营销体制与盈利模型背后的文化问题;第四,高质客户与优质服务要相匹配;第五,客户需求与产品供给要相匹配;第六,协调好互联网的“宽”与地域的“窄”;第七,协调好传统作业模式与高质量发展创新。
本次讲堂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也为寿险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学院将继续举办类似活动,推动寿险积极转型,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通过这次讲堂,我们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在寿险行业以及各行各业中的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我国寿险业的成功转型,加强文化建设,我们相信中国的保险业终将成为世界领先。

文 陈鲁渝、陈天宇、杜浩民